探秘“国礼”背后的故事
探秘“国礼”背后的故事
2024年5月8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贝尔格莱德塞尔维亚大厦同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举行会谈。会谈后,习近平向武契奇赠送了天坛和圣萨瓦教堂造型的钢制工艺品,所用的钢材由河钢集团斯梅戴雷沃钢厂生产。
2016年,中国河钢集团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收购当时连续7年亏损的斯梅代雷沃钢厂。在不到半年时间里,该厂就实现扭亏为盈,成为塞尔维亚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
塞尔维亚是最早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欧洲国家之一。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和亲自关心下,中塞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不断造福两国人民。
我们邀请了三位嘉宾,围绕“钢制工艺品‘国礼’的创作、斯梅戴雷沃钢厂的良好发展和中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实践”,为我们分享他们的亲身经历,讲述《“钢杆”朋友的“礼物”》背后的故事。
PART.01
主持人:今天节目中,我们连线的第一位嘉宾是任宥羽先生。他是国家公派博士,就读于贝尔格莱德艺术大学美术学院。今年2月底,受外交部礼宾司的委托,任博士参与并负责了“国礼”的设计与制作。你好,任博士。当时,是怎么想到以北京天坛和贝尔格莱德圣萨瓦教堂为主题设计的?
任宥羽:最初,不知道是国礼这种规格的设计,我就先找了一些比较活泼的元素,陶瓷啊、熊猫啊,这些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元素。塞尔维亚这边,我也是尽量去靠近他们民俗化的一些东西。从初稿到定稿用了两个月时间,改了有七八稿。最后外交部敲定说,要不然就用两国代表性建筑,同时符合国礼这种庄重的特点。
主持人:我们对北京的天坛比较了解了,那么,贝尔格莱德圣萨瓦教堂在塞尔维亚有什么样的特殊意义呢?
任宥羽:圣萨瓦教堂是贝尔格莱德最宏伟的建筑之一,为了纪念他们国家的民族英雄萨瓦而修建,象征着塞尔维亚民族的凝聚力和不屈精神。
主持人:我们知道国礼使用的钢材是斯梅戴雷沃钢厂生产的,我们可以看到这件礼物的造型很有特色,当时是怎么创意的?
任宥羽:塞钢提供的原材料是一种“碳钢”,由于材料的限制,无法用常规的雕塑造型去表现。所以我考虑运用浮雕意识,把多层钢片竖着堆叠起来,呈现出圆雕的效果。我把每一层钢片生成一张机器能识别切割的矢量图,最终把切割好的钢片焊接组装起来,就形成了最终的造型。
主持人:这个国礼大概有多高?看着个头不小。
任宥羽:39.9公分。我们在外面看的话,这个工艺品像是实心的,但其实内部是镂空的。因为考虑到重量的问题,每一个建筑需要40片钢片,如果是实心的话,整个作品根本搬不动。
“国礼”——天坛和圣萨瓦教堂造型的钢制工艺品的设计雏形
主持人:那么两个建筑造型一共80片,更重了?
任宥羽:天坛40片,圣萨瓦教堂39片,一共79片。
主持人:总共有多重呢?
任宥羽:加底座的话总共240公斤,底座是石头,花岗岩。
任宥羽正在进行雕刻工作
主持人:中国有句古话,叫“礼轻情意重”,但这件国礼,礼重,情谊更重!您刚才说到底座,我看底座还有花纹,有什么特殊的寓意吗?
任宥羽:我们在石头上面雕刻了一个丝带,赋予了这种灵动的感觉,它在底座上连接两个雕塑建筑物,也是“一带一路”连接中塞两国的寓意。
主持人:这么多设计上的巧思,您一定付出了很多心血吧?
任宥羽:基本上设计阶段,一天坐到电脑上十几个小时不动,从设计到制作完成大概3个月吧。同时,我太太也帮了很大的忙,她是塞尔维亚本地人,在塞尔维亚这边找相关工作室切割打磨加工,她的沟通提高了整个制作过程的效率。
主持人:都说“中塞人民一家亲”,您这是实打实的“一家人”!
任宥羽:对对对!我在国内是在西安美院读书,然后西安美院跟这边有个交换合作项目,我和我太太才认识的。确定关系之后,我们考虑到婚姻和家庭,所以我就申请来这边读博了,所以塞尔维亚算我第二个家了。
主持人:好的,感谢任博士,谢谢您给我们分享“国礼”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份“礼物”所包含的深情厚谊和良苦用心。再次感谢您的分享!
PART.02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连线今天的第二位嘉宾——河钢集团斯梅戴雷沃钢厂的中方管理人员、办公室主任苏山。苏山老师您好,刚才任博士说到“国礼”的原材料就是咱们钢厂生产的。
苏山工作照
苏 山:是的,这项工作是我和任博士对接的。后来看到这件“国礼”的时候,我们钢厂的全体员工都特别自豪,都说这不仅是一份钢制工艺品“礼物”,更是见证着河钢集团斯梅戴雷沃钢厂良好发展的“礼物”!
主持人:我们知道,斯梅戴雷沃钢厂曾是塞尔维亚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后来由于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管理不善等原因陷入经营困境。直到2016年,乘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中国河钢集团收购了这座钢厂,半年时间就实现了扭亏为盈。苏山老师,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收购之后的这几年发生了什么变化?
苏 山:2016年7月正式接手,到目前为止,咱们塞钢运营了已经有8年多的时间。2016年下半年开始恢复生产,产值达到了2.86亿欧元,在半年内就实现了整个企业的扭亏,这是一个比较巨大的成就。2016年以来,河钢塞钢累计实现出口创汇约47.7亿欧元,连续四年成为塞尔维亚第一大出口企业。
主持人:那么钢厂的良好发展给斯梅戴雷沃市带来了哪些改变?
苏 山:我们河钢接手这几年,为钢厂供货商间接提供了1.6万多个工作机会和稳定保障,我们钢厂的员工收入增长近10%。而且,斯梅戴雷沃市年财政收入已经达到原来的2倍多,失业率由18%降至6%,新生儿出生率排名塞尔维亚第一。
主持人:到今年,咱们河钢接手钢厂已经8年多了,最近几年,在运营方面有什么新的亮点吗?
苏 山:集团累计投入超过3亿欧元建设实施绿色高效生产工艺改造项目,其中“三大件”就是“高炉煤气柜、新烧结厂和热轧加热炉”,这也是集团近几年下大气力进行的能源和环境保护综合改造工程。
新烧结厂
主持人:这个“三大件”具体起到什么作用呢?
苏 山:我们新投入的“高炉煤气柜”,最高储量8万立方米,可以把高炉冶炼产生的煤气临时存储起来,根据实际需求,通过管道分别传输到新烧结厂和热轧加热炉。这样一来呢,不仅节省了购买天然气的成本,还能降低能耗水平。然后,这个“新烧结厂”和“热轧加热炉”呢,它们建成后环保生产效率、热利用效率都比原来的要高出很多。
主持人:这“三大件”应该体现了一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环保理念吧?
苏 山:没错!我们这里也有资料可以证明,在2023年,钢厂区域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比欧盟标准还低。就是这一年,我们获得了欧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颁发的“绿色议程”大奖。公司有两项使命,一是把陷入困境的钢厂救活了,另一个就是推动它走向可持续发展,为斯梅戴雷沃这座城市带来更多蓝天白云!
主持人:在这方面,接下来你们还有哪些工作要推进呢?
苏 山:目前我正全程参与一项合作项目,就是我们河钢集团和贝尔格德大学成立了一个“钢铁绿色制造联合实验室”。我们力争把联合实验室建成一个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平台,我们希望把它打造成为一个“一带一路”科技合作的典范。
主持人:好的,感谢苏山老师的分享。一座钢厂,幸福一座城。我们衷心祝愿河钢集团斯梅戴雷沃钢厂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持续打造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和代表中国企业形象的“金名片”。
PART.03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连线今天的最后一位嘉宾,来自贝尔格莱德大学的一位女孩子,她给自己起的中文名是“蜜蜜”。你好蜜蜜!你给大家做一个自我介绍吧。
蜜 蜜:(中文)大家好,我是米利察·姆拉黛诺维奇,我是塞尔维亚人,我家在斯梅代雷沃。
主持人:很棒!蜜蜜,说得越来越地道了!上次我们采访你,还是7年前,那时候你刚刚上初中,也是河钢集团刚接手钢厂不久。大家有所不知,蜜蜜的父母都是斯梅戴雷沃钢厂的职工。可以说,你们一家人全程见证并感受了河钢集团接手钢厂之后的巨大变化,是吧?
蜜 蜜:是的!中国帮助我们的钢厂实现了很好的发展,自从中国朋友来了,我父母每个月都能按时发工资了,而且还有奖金,这几年收入越来越高。现在我们家换了新房子,还给哥哥买了一辆汽车,哥哥经常开车带我们出去兜风!
主持人:你学习中文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吧?
蜜 蜜:是的,当时我喜欢一首中文歌曲《甜蜜蜜》,所以给自己起了“蜜蜜”这个中文名字。7年前,我参加学校的汉语比赛拿了一等奖,得到了去中国北京参加夏令营的机会,但是要自己支付一部分机票钱。后来,河钢集团知道了情况,为了减轻我们的家庭经济负担,资助我实现了去中国的梦想。其实一直到现在,包括我在大学期间也经常参加河钢集团的活动。
主持人:参加过哪些活动?
蜜 蜜:我所在的贝尔格莱德大学和河钢集团有很多合作项目,比如“钢铁绿色制造联合实验室”的一些会议,我和我的同学们都会积极报名当志愿者。另外,很多已经毕业的师哥师姐已经在塞尔维亚的中资企业工作了。
主持人:有哪些企业呢?
蜜 蜜:塞尔维亚紫金矿业公司、塞尔维亚紫金铜业公司,这些都是大企业。还有一些中国的房地产企业,也是很多塞尔维亚人的就业目标。
主持人:看来塞尔维亚的“中国元素”真的是越来越多了!
蜜 蜜:对啊,在多瑙河上还有一座著名的“泽蒙—博尔察”大桥,我们都叫它“中国桥”,就是中国公司建造的。而且,2022年的时候,塞尔维亚就有了中国造的高铁,我们从贝尔格莱德去诺维萨德就是坐这趟高铁。
中国企业在欧洲承建的第一座大桥——泽蒙—博尔察大桥,塞尔维亚在多瑙河上近70年来首座新建大桥。
主持人:你知道吗,蜜蜜,作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共建“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全长近350公里的匈塞铁路,将连接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和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到时候你们出国也可以坐上中国高铁了。
蜜 蜜:那太好了!我知道塞尔维亚也是欧洲第一个对中国免签的国家,我在贝尔格莱德经常见到中国人,我们的街头可以看到中文路标,还有很多中文广告牌,我还见到过中国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宣传海报呢!
主持人:可以说,现在中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成效喜人,除了共同运营好两国合作大项目,也在打造更多“小而美”的民生项目。未来3年,中国政府将邀请300名塞尔维亚青少年赴华学习交流,到时候欢迎你再次来到中国!
蜜 蜜:感谢您的鼓励,也要谢谢中国这个“钢杆”朋友送给我们塞尔维亚的这些“礼物”,我要好好学习中文,一定争取机会尽早一批去中国访问。
主持人:好的,感谢蜜蜜的分享,祝你心想事成!再见。
“回望征途千山远,翘首前路万木春”。中国和塞尔维亚相距遥远,但两国人民始终心手相连。塞尔维亚是最早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欧洲国家之一。中塞双边贸易额10年来增长8倍,中国是塞尔维亚最大投资来源国和第二大贸易伙伴。
“钢杆”友谊之树茁壮成长,“一带一路”的“礼物”硕果累累。三位嘉宾所分享的他们亲身经历的故事,无论是充满创意的钢制工艺品“国礼”,还是河钢塞钢斯梅戴雷沃钢厂的良好发展,以及中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实践,都是中塞两国不忘初心,携手进步,共谱国家发展振兴新篇,共建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见证!
- ● 塞尔维亚英语水平世界第24位12-31
- ● 儿童爱乐乐团2月2日将在贝尔格莱德演出12-31
- ● 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中小学生将每人获得2万第纳尔补贴(1400人民币)12-31